自然教育,教育着谁?|渠楠社区保护地
2014年12月,渠楠在扶绥县林业局正式登记成为保护小区。对于社区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荣耀,白头叶猴社区保护地的成绩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但是新的问题也由此产生,成为保护小区后,社区到底要做些什么才能衬得上保护小区的名号呢?作为保护小区的渠楠屯在未来的发展上要如何才能利用好丰富的自然资源,走出保护和发展并存的发展模式呢?
白头叶猴©美境自然
01
从保护小区到做自然教育
早在保护小区建立前,社区就动了走“旅游”的念头。渠楠早就发现了自己的优势:离南宁近,开车仅一个半小时;两代护林员都很熟悉白头叶猴的位置,相比周边的村落,渠楠是最容易观察到白头叶猴的。
但这一直也只是念头。由于社区没有住宿餐饮的接待能力,也没有课程设计和讲解能力。之前仅能通过保护区或林业部门的介绍给一些保护界人士带路。这些人来去匆匆,无法为社区带来实际的收入。
成立保护小区后,社区和美境自然一起商量,决心要把“搞旅游”这件事提上日程。美境自然作为一家致力于自然保护的社会组织,任务是找到客人、设计课程和讲解。而社区要做好食、宿、交通、向导等后勤工作。
观察白头叶猴的营期©美境自然
通过美境自然与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的努力,渠楠第一次自然教育营期在2015年1月24日就要开营。六十多位来自各地的亲子家庭和自然体验者们在几天的时间内在哪里吃饭、吃什么、在哪里住宿、住宿条件如何就成了最大的实际问题。
渠楠社区不大,110户家庭。许多家庭在2015年还没有盖新房,或者盖了新式的水泥砖房后也没有装修,也有不少家庭成员较多,没有空闲的房屋。渠楠认识到第一次营期对渠楠未来口碑的重要性,卯足精神一定要把这事干好。几位管理小组的成员既要为外界的客人负责,提供干净、整洁的住宿条件,也要给村民们信心,让他们看到发展自然教育的希望。
村民们担心的是:自家条件不好,不好意思接待;或者觉得自己不会说话,普通话说得不好,不敢接待外地客人,怕丢脸。管理小组的成员们就挨家挨户去动员,最终在营期开始前顺利确定了64张床位。而这64张床位的主人也就是渠楠“接待户联盟”的第一批成员了。
为了社区发展的未来而进行的自然教育营期活动,并不能用单纯的市场竞争在内部进行优胜劣汰。在渠楠,接待户家庭的位置、房间设施、整体环境都有差异。如果不进行管理,只是像“农家乐”般的经营,让客人做主导来挑选住宿,那么势必会导致不同接待家庭的接待量产生差别。最终会使得条件稍差的接待户收入减少,因受挫而流失。
巡护队、导赏员共同讲解观猴课程 ©美境自然
不患寡而患不均。管理小组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首先对接待户的接待条件进行了规范,比如要求床上用品一客一换,保证干净卫生;室内有饮水机、电水壶和吹风机等用品等。再者定下规矩,在渠楠的自然教育活动食宿由管理小组统一安排,客人可以私下调换,但不能影响单个接待户家庭的接待数量。管理小组用若干张大白纸,详细画出了每张床位的使用情况,张贴在屯委办公室里。每次安排住宿时,根据大白纸上记录的之前情况,优先安排给接待量不够的床位。
当接待的团队成立、规则初步确立后,渠楠就可以开始接待自然教育营期了。在这个阶段,渠楠社区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配合者”,他们承担的是后勤、向导的工作。彼时的渠楠只能接待自带讲师的团队,或者是人数较少的深度自然爱好者,他们往往不需要讲师,只需要向导。亦或是最常见的由美境自然组织的自然教育活动。
但这对一个想要将自然教育当作社区发展方向的保护小区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02
以社区为主体的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其核心是传递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传递这一理念的推手是课程与讲师。围绕着核心之外,决定着自然教育质量的还有食宿服务、场地管理、交通后勤统筹等幕后工作。从2018年5月开始,渠楠社区就从之前扮演的“配合者”角色慢慢向内突围,开始进入课程与讲师的核心主体。
白头叶猴 ©美境自然
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既有社区内生因素,即社区在近5年的磨练中,已经能将配合者的角色完成的相当出色,并且意识到依赖于外部的课程和师资并不能将社区保护地的发展推得更远。另一个因素则来自外部。致力于社区发展的香港乐施会在2018年开始注意到渠楠这个特殊的将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结合的典型案例,并希望能够陪伴社区内生力量的发展。
因此同年6月,自然导赏员“木棉花”班成立了,初始成员9人,全是女性。
万事开头难,谁也不知道这种培训到底要怎么做。美境自然的自然教育专员罗利是木棉花班的老师,带着9位嫂子们学习如何进行自然导赏。但大嫂们来到课堂上都很忐忑,害怕自己知识水平不高,听不懂学不会记不住。前几次课上大家都不敢发言,尴尬与冷场在屋子里呼啸。但是通过课下的聊天和讨论,罗利开始转变策略,尽量减少室内讲课的部分,而是转向户外,以练代讲。
由于大嫂们在过去多多少少都参与过自然教育营期的活动,对课程的大致内容是熟悉的。因此以观猴课程为例,大家会先在室内讨论带领一次观猴从集合到解散的具体步骤。然后挑选本次实战的主讲人和助教,其他人就扮演参与者,出户外进行活动模拟。模拟结束后大家再集合对活动进行复盘,总结经验和教训。
这种培训形式的优势在于减少了昏昏欲睡的讲课,大家讨论出来的步骤再由罗利进行补充,既保证了保证性,又是大嫂们在实际中可操作的。经历过实战的大嫂们会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缺点,从而能从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求每位大嫂都成为流水线出品,一模一样的讲师是不切实际的。另外这种培训方式在社区中进行有个很关键的地方在于,它的三个模块:出发前讨论、户外实战和复盘总结,是可以不连续进行的。每个模块的时间都控制在90分钟以内。这样可以尽可能不耽误大嫂们做工和照顾家庭。这一点对于社区培训的可持续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为渠楠制作的自然导赏员手册 ©美境自然
“博物”从来都不是“木棉花班”培训的方向。“我不认识那些昆虫/植物/鸟”或者“我不知道这些东西在普通话里叫什么”是一开始最困扰大嫂们的困难。但大嫂们的优势是,她们曾经千百次在做工时有白头叶猴相伴;她们知道在被蜈蚣咬伤时要采哪种叶子来擦伤口;怎么用芭蕉叶来做糍粑;她们还知道玉米怎么种,种什么品种。而这些内容并不是外来的自然教育讲师可以教给她们的。
因此培训要做的除了设定常规活动的必备步骤,特别是社区容易忽视的安全信息讲解外,更重要的是让大嫂们认识到自己所知道的这些是重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只要敢开口说,就能做社区自然导赏员。
目前,木棉花班已经可以独立带领“观猴”、“夜观”、“美食”和“农耕”课程,其中“美食”和“农耕”课程是由她们自己设计的。
03
向自然教育基地前进
桂西南喀斯特地区的许多村庄受到地形的限制,平整的、适合人居的土地较少。渠楠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它有较为宽广的农田,但是居住区面积小,随着人口的增长,房子越盖越多,也越盖越挤。但比较幸运的是,渠楠还留有一块公共活动空间。曾经的小学教室正对着池塘,被改建成了屯委办公室,门口的空地修了水泥篮球场。
自然教育营期常在寒暑假期进行。广西夏季闷热,冬季阴冷,自然教育营期活动难以避免需要在天气突变时为户外活动寻找临时休息安顿的室内场地。因此一处空间较大、功能齐全、干净整洁的室内场地对于保证自然教育活动的质量非常重要。
由于条件有限,从2015年-2019年上半年,渠楠的自然教育营期都需要临时借用屯委办公室。办公室虽然有屋顶遮风避雨,也配备了空调、电脑和投影仪,基本满足了营期需要。但是不足90平米的空间,摆上了办公室的常规用品后,也只能勉强容纳20余人。这样就极大的限制了渠楠自然教育的经营规模。办公室的内部环境与自然教育活动常常显得格格不入,无法对空间进行布置和改动,也影响了自然教育课堂的质量。
渠楠想要发展自然教育,缺少合适的活动场地成了硬件上最大的难题。
2019年起,阿拉善SEE广西项目中心开始与美境自然一同关注渠楠的社区保护地发展。在这两家社会组织的努力下,渠楠自然教育中心于2019年5月开始投建,9月完成基础建设,12月完成室内导览布置,并在渠楠保护小区成立五周年的当日举行了揭牌仪式。
渠楠自然教育中心 ©美境自然
为了融入周边的乡村环境,渠楠自然教育中心坐落于屯委办公室的北侧,是一栋2层的木楼,并与屯委办公室相连,并将办公室的屋顶改造成露台。室内集接待、展示、讲课和休息等功能为一体。这样渠楠就拥有了一处面积约400平米、功能齐全的自然教育活动场地。
不仅如此,在不举行自然教育的时候,该中心也是渠楠的社区公共活动中心。各团体的小聚会、社区培训、共管会议、儿童活动、文艺队排练都有了舒适的场地。展示区里关于保护小区的历史、保护成果、物种知识和保护理念等内容都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渐留在了村民和外来参观者的心里。
04
自然教育,教育着谁?
为什么是自然教育?这个问题还可以换个问法,叫为什么不是生态旅游?名称的选择也是道路的选择。自然教育的落脚点在教育,是一项以传递保护理念为宗旨的综合性社区发展手段。而生态旅游的落脚点在旅游,更偏向一种可持续的生计发展手段。渠楠作为保护地和社区,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因此从一开始,渠楠选择对外和对内输出的话语理念就是“自然教育”。
初始将自然教育引入渠楠的目的是希望探索保护与社区生计相结合的方式。如美境自然这样的社会组织作为中介,提供课程和导师,将自然教育的受众和渠楠社区进行连接。受众享受自然教育产品,体验自然之美,收获快乐和知识。渠楠社区通过提供场地和服务,获得经济收入,从而通过保护给社区发展和个人家庭带来收益。
妇女参与生态小岛建设️ ©美境自然
这个模式在过去的五年中确实发挥了作用。截至2019年10月渠楠接待自然教育和考察等共1,288人,收入424,719元,其中导览费17,850元,提留公共保护经费60,490元。收入类型也从最初的接待户联盟的食宿收入,扩展到志愿巡护队(由社区青壮年男性组成的)和自然导赏员(由妇女组成的)的向导和讲解收入。
但是如果只把眼光落在此处,那么最初选择发展“自然教育”而非“生态旅游”的初衷又在哪里呢?
表面上看,自然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参加活动的营期成员。自然教育营期向他们提供精心设计的课程、讲师的引导和自然体验等无不在向活动成员们输出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而渠楠作为自然教育的组织者,是教育行为中的老师,是施予者。
实际上,渠楠的身份是复杂的。她既是老师,也是学生。自然教育传递的理念也非单一的保护理念,还同样传递着与人为善、团结、互帮互助、平等待人、集体意识等。接待户联盟、志愿巡护队、导赏员木棉花班、儿童青草社这些核心团体在自然教育活动的参与中一方面对外展现保护成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性知识、壮乡文化、热情好客与淳朴待人,另一方面也在学习自然教育活动中常见的集体讨论、启发和引导式的沟通方式、团队配合等。
渠楠文艺晚会 ©美境自然
除了能力的提升,社区在通过与外界的接触中也以人为镜,反观自身。他们通过营期活动人员的反馈获得对自身工作的价值评价。通过别人的评价,尤其是陌生人的评价,他们得以更深刻的理解保护小区的价值,认识到做好社区保护地工作除了是保护自己家园外更高层面的价值。这种精神层面的认可,对于像渠楠这样经济收入尚可的小型社区来说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基于社区的自然教育基地。它单一后勤的组织发展出各司其职的各个核心团队的建立,从生计多元化的保护手段带动社区综合发展方式,渠楠在过去的五年中和各界支持者们共同探索出一条出乎意料但又在常理之中的路径。未来的五年或十年,渠楠在自然教育和社区保护地发展的探索脚步不会停止,这条路径将经过哪里,又将通向何处?渠楠和伙伴们共勉。
陶安丽、亦非/文
渠楠自然教育基地能力支持机构
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扶绥县林业局